近期,关于孟加拉国知名药厂齐斯卡(Ziska Pharmaceuticals Ltd.)在替西帕肽(Tirzepatide)中添加苯酚以延长保质期的传言甚嚣尘上。这一指控不仅引发了消费者对药品安全的担忧,更让部分人质疑仿制药的效果是否逊于原研药。
作为全球替西帕肽出货量第二的药企,齐斯卡迅速发布官方声明,坚决否认相关指控。本文将结合企业公告、行业数据与科学依据,揭开争议背后的真相,回答两大核心问题:替西帕肽是否含苯酚?仿制药是否不如原研药?
替西帕肽(Tirzepatide) 是一种新型的GLP-1受体激动剂,由礼来公司开发。与司美格鲁肽不同,替西帕肽不仅作用于GLP-1受体,还作用于GIP受体。GIP是另一种肠促胰岛素激素,能够增强GLP-1的作用,进一步促进胰岛素分泌,抑制胰高血糖素分泌,延缓胃排空,增加饱腹感。
2022年5月,FDA批准了替西帕肽用于治疗2型糖尿病,商品名为Mounjaro。替西帕肽的剂量为5mg/周和7.5mg/周,相比司美格鲁肽,替西帕肽的降糖和减重效果更显著。
苯酚(Phenol) 是一种有机化合物,常用于消毒剂和工业防腐剂,但因其毒性和致癌风险,严格禁止添加于口服或注射类药品中。国际药典(如USP、EP)明确规定,药品防腐剂需使用苯甲酸、山梨酸钾等安全成分。
若传言属实,齐斯卡将面临三重风险:
法律风险:违反全球药品监管标准,可能导致产品下架、巨额罚款甚至吊销生产资质;
商业风险:品牌声誉受损,失去消费者信任;
成本风险:苯酚价格低廉,但齐斯卡作为高周转企业(药品生产周期仅1个月),根本无需依赖防腐剂延长保质期。
显然,从逻辑和科学角度,添加苯酚的指控都站不住脚。
在公告中,齐斯卡明确表示:
“Tizaro不含苯酚,我们始终遵循国际最高标准进行生产和质量控制。”
作为佐证,企业披露了以下信息:
生产规模:2000名专业技术人员负责生产,车间符合GMP(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)认证;
研发实力:十年推出50款创新药,多款为孟加拉国首仿或全球首创;
透明度:药品成分、配比均公开可查,接受第三方检测。
此外,齐斯卡主动邀请客户参观工厂,这种开放态度进一步增强了声明的可信度。
齐斯卡在公告还中提到,其替西帕肽“基本为近一个月生产的最新批次”。高周转率意味着:
库存周期短:药品从生产到销售仅需数周,无需依赖防腐剂延长保质期;
成本优化:减少仓储和物流损耗,反而能降低总成本;
品质保障:新鲜批次药品稳定性更高,患者用药更安全。
若添加苯酚,企业不仅需承担额外成本,还会因负面舆论损失市场份额,完全是“得不偿失”。
许多消费者误认为“仿制药效果不如原研药”,实则不然。仿制药需通过“生物等效性(BE)试验”,证明其活性成分、剂量、剂型与原研药一致,才能在市场销售。
以替西帕肽为例:
成分一致性:仿制药与原研药的活性成分(Tirzepatide)浓度误差需控制在±5%以内;
生产工艺:齐斯卡采用与原研药企相同的发酵和纯化技术,确保疗效;
价格优势:省去研发成本后,仿制药价格通常仅为原研药的20%-50%。
据统计,全球90%以上的药店销售仿制药,包括欧美发达国家。仿制药的普及是降低医疗成本、惠及普通患者的关键。
替西帕肽含苯酚的指控,本质是市场竞争催生的恶意中伤。齐斯卡作为合规企业,通过透明化生产和严格质控,已多次证明自身实力。仿制药的普及是医疗公平的基石,消费者无需因片面之词否定其价值。
药品安全无小事,但谣言止于智者。 唯有以科学为依据、以事实为准绳,才能守护公众健康,推动行业正向发展。
公众号内免费资源:
1.《梅奥诊所乳腺癌抗癌权威指南》——回复“梅奥乳腺癌”
2.《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教育与就医指南》——回复“类风湿关节炎”